不愧诗人!王多多深夜探讨中国神话:为什么咱们神仙这么文明礼貌呢

来源:NBA直播吧
9月4日讯 凌晨五点人民大学才子、解说王多多发布长文,从《封神》破25亿票房引出中国的神话,道路究竟在哪里的讨论:因农耕文明导致中国神话太过稳定,没有战争导致中国神话不够史诗,那要怎么文化输出?

这是给每位文化工作者的一个问题,至少我,从高中以来,十几年都在思考。

原文如下:

近期没有解说工作,便有时间做些写作与思考。

随着《封神》破25亿,引发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:

中国的神话,道路究竟在哪里。

一上来就说这么一句,挺吓人的。这也许和我本身解说员的身份不符,看到我突然长篇大论的朋友们可能会有错愕感。但没关系,微博嘛,喜欢看的朋友们咱们就一起讨论讨论。

那我就想到哪说到哪吧。

思考这些,是源于从小对于中国文化输出抱有一些使命感。这些年,看到中国科幻(流浪地球)、中国神话(封神)等的出现,既高兴,也迷茫。迷茫在于,“中国神话”是否有足够的文化输出的力量?是否真的能代表“中国”?以及我希望通过思考,探求这背后的原因。

那么今天,我想和网友们聊一聊,中国神话。

一,首先,我想说出我的第一个观点:与西方相比,我们缺乏一部有着高度概括性的、史诗性的神话文学作品/系列作品,来“全权代表中国神话”。也就是一部把中国的“神仙们”的体系全部讲清楚并且交代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恢弘的故事的作品/系列作品。

拿希腊神话举例:以《荷马史诗》为代表,神话中包含众神之王宙斯、海神波塞冬、智慧女神雅典娜等等,他们有各自的职责,相互之间有着各种关系与恩怨情仇甚至战争。

哦?那我们就没有这样的“神话代表”吗?

我尝试来反驳自己:

我列出中国古代比较成功/成熟的神话文学作品:

封神演义、西游记、聊斋志异、山海经、搜神记等等

反驳“没有高度概括性”,我可以用《山海经》来反驳。因为它非常有概括性,把这个世界的方位、物种们讲得很详细,也不乏有趣的故事。

反驳“没有史诗性”,我可以用《封神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来反驳。因为《封神演义》依托于武王伐纣的历史,是一部神话战争的书。而《西游》更是我国四大名著,依托于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真实事件。

但不难发现,就“全权代表中国神话”以及结合文学方面来说,他们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。

《山海经》没有凝聚性,以各种介绍为主,像一部“东土世界的导游手册”,缺乏核心矛盾----当然,这是必然的!!因为《山海经》本来也不是编故事给你听的,是祖先们的记载,不需要为了文学性而制造矛盾出来。

《封神演义》因为是以道教文化为主体,而中国在这几千年的文化融合与发展下,是儒释道文化融合的土壤。老百姓对神话最朴素的印象是“玉皇大帝”“如来佛祖”“太上老君”,而不是《封神》里的“元始天尊”“燃灯道人”等。且更重要的是,《封神》与《西游》作为明清小说有着特殊的时代烙印与作者自己的个人思想,无法客观地“全权代表中国神话”。

相比《封神》,《西游记》提供的神话世界观是如今老百姓中最朴素适用的。“玉皇大帝、王母娘娘、如来佛祖、太上老君、雷公电母、天兵天将、七仙女、嫦娥玉兔”等等脍炙人口,并且包容性强,佛道并存。

那么,《西游记》可否“全权代表中国神话”?如果你思考一分钟,一定也认为不能全权代表。

为什么?

因为西游记的主要内容,不是神仙们之间的故事。它仅仅提供了一套神话世界观,但故事是师徒四人的故事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会这样?

二,这就来到了我的第二个观点:
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我们为什么没有专门写神明之间的事儿的小说呢?

我认为其至关重要的一点:

我们的神明没有战争。

是的,我们中国的神仙不打仗。

在中华文明里,你很难想象玉皇大帝会与阎王爷打仗。如果有人敢这样写,那一定属于瞎编乱造。但如果你看到宙斯与冥王哈迪斯大战,你不会觉得有任何违和感。

哪怕是《封神》,里面有打仗,你也会发现,打仗的并不是神仙师尊们,而是肉体凡胎的徒子徒孙,战死了之后再封神———而成神了之后,肯定就不打啦。你是财神,他是灶神,他是文曲星,怎么可能打架啊?

而没有战争的神话,是无法写成“史诗”的,是无法满足文学需求的。

可是,问题又来了,为什么咱们的神仙这么文明礼貌呢?

三,这就到了我的第三个观点:

我认为最大的原因:是农耕文明承载的文化土壤所孕育出的结果。

我们中华儿女,几千年的农耕文明,孕育了自己的文化意识与诉求。在这片土壤上生活,让我们的祖先们对神明世界的构建也是以“稳固”作为第一要素。雷公电母掌管风雷,龙王负责下雨,嫦娥陪伴月亮,天兵天将保护天庭,四大金刚镇守东南西北.......这是农耕文明所畅想的最高境界:风调雨顺,各司其职。对自己,对神仙,都是如此。

而游牧民族对神明世界的构建则截然不同,战争!相互征伐!恩怨情仇!

这是他们生存环境所影响的。因为“不稳定”乃是游牧民族的常态。征伐、掠夺、迁徙,是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,因此,他们的神明的格局也将在动荡中诞生。

当然,西方不能等同于游牧。因为除了游牧文化,希腊神话还真正诞生在“城邦文化”中,一座城等于一个国,等于一种不同的法律与文化,几十个城邦间文化、语言、军事的碰撞,配合着地中海那复杂而破碎的陆海地形,让“无尽的纷争”同样成为了“城邦文化”里不可磨灭的要素。

也正因如此,西方的“神话”拥有更多的矛盾与战争,而文学则因矛盾而成为文学。

所以,我重复一下前文的话:

在东方文明里,你很难想象玉皇大帝会与阎王爷打仗,那一定是瞎编乱造。但宙斯与冥王哈迪斯大战,你不会觉得有丝毫违和感。

四,那么,中国的神话文学,将向何处去?

由现代人执笔,写一部“全权代表中国神话”的作品?

不可能,且不可以。

因为这样的作品,前文提到两个要素“高度概括性”与“史诗性”,而还有最重要的一个要素:广泛认可性。

神话是根植在中华儿女血液里、无需讨论真假的东西。我们无需讨论牛郎织女的真假,因为那代表了我们对恋人长厢厮守的祝愿。我们无需讨论嫦娥奔月的真假,因为每个中国人的心中,月亮上都有广寒宫与玉兔,那是我们最美好的文化基因。

而这种基因,是几千年、百代人的文化传承,无法由任何人另行执笔。加一笔一画都不可以,老百姓都不会认可。

那么问题也就有答案了:

中国的神话,不应强行追求好莱坞似的文化输出,不需要追求一个有着“起承转合”的关于神仙的恢弘史诗。我们的神仙不需要打架,他们在老百姓心中什么样,就是什么样。

但似乎也没有解决:既然讨论的是文化输出,中国神话的道路,究竟在哪里?

我想,这是给每位文化工作者的一个问题。

至少我,从高中以来,十几年都在思考。

王多多 2023.9.4晨